成果簡介
社會經濟發展、云計算以及互聯網+時代的到來,讓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。人們對居住環境的關注,已經不再局限于居室面積、周邊環境、交通等方面,而是把更多的興趣和注意力放在與外界溝通、通信服務、安全防范、物業管理等方面,智慧社區的建設越來越迫在眉睫?!盎ヂ摼W+”時代的到來正促使智慧社區建設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,多方發力試圖構建多維立體社區服務方式。
智慧社區作為智慧城市的組成單元,主要包含了兩個方面:第一,家居內部的智能化,即家電平臺和環境控制;第二是公共區域的智能化,如鄰里互聯、智能安防等智能物業,以及包括社區服務、社區商業、社區醫療等智能電子商務。
智能家居是以單個住宅的智能化為基礎,雖然也能高效地實現智能化,但是作為個體化,不足之處依舊明顯。通過智慧社區系統全面聯通各類產品,就可以更好地實現其智能化了。當前,傳統的智慧社區應用,與居民生活關聯不大,智慧社區的應用如何真正落地,如何真正為城市居民生活方式服務,正是行業萌發突破的下個焦點。未來,智能家居會升級成為智慧社區的有效組成部分,功能和應用范圍將得到極大的延伸和擴展,也將為行業帶來新的增長機會。
社區作為城市居民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產物,正不斷體現著城市的智慧和生活水平的變化。信息化建設不斷深入,智能小區也逐步向安全、便捷、舒適的智慧社區演變。目前,智慧社區與多行業互促互進,硬件創新是其中的重要因素,智慧社區建設與高效的市政管理、公共服務將密不可分。
成果簡介:
無障礙通用設計是在滿足非殘疾用戶需求的基礎上,最大程度地同時讓殘疾人可用,實現建筑人性化設計。
在建筑中導入通用設計觀念于無障礙設計,讓輔具不只是具備功能,也能考量美觀,不突顯使用者病征,讓使用者用起來更自在、有尊嚴。
無障礙設計體現社會人文關懷的高尚,是現代文明的體現,是維護和保障殘疾人或有困難等特殊群體合法權益的重要之事。切實做到無障礙,以通用化、人性化為前提,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,營造出自由平等、友善溫馨的社會環境。
成果簡介
全面按照綠色建筑和循環經濟理論實施,展現循環經濟減少用量、循環利用、資源整合的三大原則在建筑上的應用,用最少的資源建造對環境影響最小的建筑,創造一個健康、適用的建筑環境,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。
屋頂遮陽
屋頂綠化可縮小溫度變化幅度,防止建筑物裂紋,減少紫外線輻射,延緩防水層劣化;還能降低建筑物內部的溫度、節約能源。
雨水收集系統
通過小型的污水處理系統對小區內收集的雨水進行處理,分離,回收部分雨水可用于小區內水景,綠地灌溉等等。
地域性植物
選用本地植物。落葉喬木不但有改善室內環境的作用,而且一年四季有不同特征:夏季遮擋強烈的陽光,冬季葉子落去,光纖有可以進入室內。
植草磚鋪地
植草磚鋪地的滲水及保濕作用很強,通過太陽輻射作用下產生的蒸發效應,使該種面層兼有良好的降溫、增濕及減塵作用,對改善室外熱環境很有利。